银行ChatBI的实践探索,如何用好AI数据智能体?

在金融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的今天,银行要实现“业务全面数据化,数据深度业务化”,关键在于如何高效运用海量数据,通过精细化分析挖掘其潜在价值,从而为管理决策层和各层级业务人员提供精准、有力的决策支持。

ChatBI 数据智能体作为融合大模型与商业智能的新一代技术方案,正成为银行破解增长瓶颈的关键抓手。

本文将从需求动因、应用场景、落地实践等维度,全面解析 ChatBI 在银行中的应用价值。

一、挑战:银行为什么需要 ChatBI 数据智能体?

传统 BI 工具在银行场景中暴露出三大核心短板:

一是响应滞后,业务人员提出分析需求后,需经 IT 排期、数据提取、报表制作等流程,错失业务窗口期。

二是门槛过高,80% 的业务人员因缺乏 SQL 与可视化技能,无法自主开展分析。

三是口径不一致,不同部门对 “个人金融资产” 等指标的定义差异,导致决策偏差。某股份制银行数据显示,传统模式下仅 12% 的分析需求能得到及时响应。

二、银行 ChatBI 数据智能体的典型应用场景

2.1 客户画像和行为分析

在零售银行业务中,精准的客户画像是开展个性化营销、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关键。

利用 ChatBI 数据智能体,整合客户的基本信息(如年龄、性别、职业、收入等)、交易数据(如消费金额、消费频率、消费场景等)、信贷数据(如信贷额度、还款记录等)、互动数据(如客服咨询记录、APP 使用行为等)等多维度数据,构建动态、立体的客户画像。

典型场景:

分析近三个月 25 – 35 岁女性客户的消费偏好;

找出信用卡活跃度较高但未办理理财业务的客户群体。

2.2 存贷款业务分析

存贷款业务是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,其运营状况直接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。ChatBI 数据智能体能够对存贷款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分析,为银行优化存贷款业务策略、控制风险提供有力支持。

在存款业务分析方面,ChatBI 数据智能体可以实时分析不同期限、不同类型存款的余额变化、增长率、客户结构等数据。

典型场景:

分析近一个月定期存款余额的变化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;

新开户客户的存款偏好分析。

在贷款业务分析方面,ChatBI 数据智能体能够对贷款发放量、贷款期限、贷款利率、不良贷款率、客户信用等级等数据进行深入分析。

典型场景:

分析近半年小微企业贷款的发放情况及不良率变化;

评估某一行业贷款的风险水平。

2.3 资金流向分析

资金流向分析是银行风险管理和合规监管的重要环节,能够帮助银行及时发现资金异常流动,防范洗钱、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行为。传统的资金流向分析主要依赖人工排查,效率低下,且难以发现隐藏在海量交易数据中的异常模式。ChatBI 数据智能体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,能够实现资金流向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。

典型场景:

查询某重点客户近一周的资金流入流出情况;

分析某一地区的资金流动趋势。

2.4 KPI考核分析

KPI 考核是银行衡量各部门、各分支机构及员工工作绩效的重要手段,ChatBI 数据智能体能够实现 KPI 考核数据的即时分析和展示,为银行提供高效、准确的 KPI 考核支持。

典型场景:

本分行本月各部门的存款任务完成情况报告;

对比各支行的贷款不良率排名。

三、国内外银行 ChatBI 数据智能体成功案例

3.1 国内案例:华夏银行零售金融数据 AI 分析平台

华夏银行与北极九章联合打造的 “华夏银行零售金融数据 AI 分析平台”,将 AI 数据分析能力深度嵌入银行数据分析与零售客户经营全流程,构建起自然语言问数与智能分析能力,实现业务数据获取时效从5分钟以上缩减到3秒,并显著降低运营成本,优化客户经营流程。案例入选2025 WAIC《2025年“人工智能+”行业标杆案例荟萃》。

3.2 国际案例: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COiN AI系统

摩根大通很早就在AI和数据领域进行布局。其推出的COiN AI系统,允许员工快速获取合规、风险等方面的研究报告和数据洞察,极大地缩短了从“产生问题”到“获得答案”的路径,使得分析师和决策者能将更多时间花在策略性思考上,而非数据搜集和整理上,巩固了其在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领域的领先优势。

四、银行 ChatBI 落地的挑战和解决办法

4.1 数据质量问题

数据质量是 ChatBI 数据智能体有效运行的基础。然而在实际应用中,银行的部分数据存在来源广泛、格式复杂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。此外,由于数据更新不及时等原因,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。这些问题会导致 ChatBI 数据智能体分析结果出现偏差,影响业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。

解决办法

  1. 边应用边治理。先选择质量较好的数据集应用 ChatBI 智能体,在试点应用过程中不断拓展场景范围。
  2. 以应用促进治理。随着 ChatBI 智能体的应用推广,不断收集业务用户需求,例如数据口径的校准、”黑话”知识库的更新、新的指标建设需求等,优先治理需求强烈的数据,使治理工作和应用场景更加紧密结合。

4.2 技术和业务融合问题

ChatBI 数据智能体充分释放价值,需要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。然而,在实际应用中,技术团队和业务团队往往存在沟通壁垒。技术团队对业务需求理解不深入,开发的功能难以满足业务实际需求;业务团队对技术原理和实现方式了解有限,无法准确提出需求和有效使用 ChatBI 数据智能体。这种技术与业务的脱节,导致 ChatBI 数据智能体的应用效果不佳。

解决办法

  1. 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:成立由技术人员、业务人员、数据分析师等组成的跨部门项目团队,共同负责 ChatBI 数据智能体的应用推广。
  2. 加强业务用户培训:为业务人员提供 ChatBI 数据智能体相关的培训,提高业务人员对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。同时,鼓励业务人员反馈需求和使用意见,促进技术与业务的协同发展。

4.3 用户接受度和使用能力问题

ChatBI 数据智能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工具,部分银行员工可能对其存在抵触情绪,不愿意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。同时,由于不同员工的技术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,部分员工可能无法熟练掌握 ChatBI 数据智能体的使用方法,导致其无法充分发挥作用。

解决办法

  1. 加强宣传和培训:通过内部培训、宣传讲座、案例分享等方式,向银行员工普及 ChatBI 数据智能体的优势、功能和使用方法,提高员工对其的认知和接受度。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,如为业务人员重点培训自然语言交互和业务数据分析功能,为技术人员重点培训系统维护和二次开发功能。
  2. 提供便捷的使用支持:建立完善的用户支持体系,为员工提供及时、有效的使用帮助。例如,开发详细的用户手册和操作指南,帮助员工解决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。
  3. 建立激励机制:例如,组织自助分析大赛,对使用效果显著的员工给予奖励和表彰,激发员工的使用积极性和主动性。

结语

ChatBI 数据智能体正在帮助银行组织提质增效 —— 当 90% 的业务人员都能像数据分析师一样自由探索数据时,组织的决策效率与创新能力将实现质的飞跃。对于银行而言,部署 ChatBI 不仅是技术升级,更是构建 “数据驱动型组织” 的关键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