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大模型驱动的ChatBI:3种实现路径的对比

随着企业的数据越来越多,对AI驱动的数据分析需求不断增长。企业希望为每个用户配备一个能充分利用数据的工具,在当前的解决方案中,哪些能够真正应对挑战?

数据应用的核心挑战

回归“初心”,企业希望使组织内的所有用户能够充分利用数据,支持业务决策。不过,有效的数据分析需要结合三方面的知识:

  • 数据分析思路
  • 使用数分析工具的技能
  • 业务know-how

许多AI产品试图通过低代码的交互来降低使用数据分析工具的门槛,但这只是阻碍业务用户自助分析数据的“三座大山”之一。


当前的解决方案:双重视角


一般来说, 当前的AI+BI数据分析解决方案可以分为两类:

大模型数据分析:

代表厂商:ChatGPT,百度GBI

工作原理:这些解决方案以大语言模型为基础,附加数据连接或数据可视化功能,也就是加强版的coding copilot。用户可以通过聊天界面与大模型交互,由大模型生成代码访问数据源,查询并返回结果。

局限:

  • 最普遍的问题是“幻觉”——大语言模型的本质是预测模型,系统会生成看起来靠谱的代码,但其正确性不能保证。
  • 代码可用性飘忽不定。大模型只负责生成代码,代码的执行性能无法保证。
  • 大模型只能基于“一问”提供“一答”,需要用户有能力掌控数据分析的每一步方向,清晰指示大模型分析哪些指标、用什么样的分析模型、以什么图表展现。

大模型+ BI :

代表厂商:Tableau,PowerBI等BI厂商

工作原理:这些解决方案将大模型集成到现有的BI产品中,提供问数功能。这类产品的主要优势之一是提升了开发数据看板的效率。用户可以使用简单的语言调整BI的结果,绕过传统的拖拉拽UI。

局限:

  • 它们仍然基于BI的操作逻辑,用户提问获得图表或看板,而非数据洞察结论。
  • 与大模型一样,用户仍然需要具备数据分析的思路,掌控整个分析流程。


一种新的思路:DataGPT


为了能真正让无数据分析背景的业务人员获得数据洞察,北极九章DataGPT融合了数据分析精准语言模型和大语言模型的优势,提供从数据的“what”到“how”和“why”的深层分析。



灵活提问,准确应答:自主研发的精准语言模型,能够将自然语言准确地转换为SQL语句,不依赖大模型,规避模型幻觉。面对复杂嵌套问题、多表关联查询问题,也能保障高达100%的准确率。
言出数随的实时自助分析:专为数据分析而生的精准语言模型,能生成优化过的SQL,提升查询性能,TB级数据秒级响应,使用户0时差掌握最新数据动态。
AI智能洞察分析:DataGPT不止于“取数”,而是基于提问进行更深入的挖掘,自动进行趋势分析、异常识别、归因分析等,深入探索数据背后的隐藏真相。
AI解读数据,冲破知识盲区: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泛化通用知识和企业知识库,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解读和阐释,使数据与业务特性有机结合,向用户提供行动建议,辅助业务决策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